淘宝网店铺排行榜,淘宝的中场战事:慌乱、追赶、掉头
整体来看,淘宝对天猫店铺的支持确实是毫无保留的,几乎到了几乎什么都优先考虑天猫的地步,这也让淘宝彻底沦为“有淘宝壳的天猫”。
淘宝全力支持天猫复工是必然。对于淘电商来说,标准产品比非标准产品给平台带来的利润更多。天猫上线初期,淘电商仍以非标产品为主,品牌力尤其欠缺。淘宝入驻天猫,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平台上白标产品的泛滥,也促进了一系列淘品牌的诞生,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
淘宝是淘宝电商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它肩负着培育其他业务的重任。但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使命。使命完成后,淘宝还是应该回到相对中立的位置,平衡品牌商家与中小商家之间的矛盾。不过,淘宝显然没有及时调整平台策略。在淘宝电商的消费升级目标完成后,淘宝依然过度向天猫引流,难以回局区,不仅失去了非标产品的优势,还造成下沉市场用户流失.
如今,淘宝与天猫的全面整合也意味着淘宝长期过度支持天猫的策略已经难以纠正,只能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战略错误需要另一种战略措施来弥补。正如阿里工作人员在上述匿名帖中所说淘宝网店铺排行榜,这个战略补丁是淘宝特别版。淘宝特价版的发展路径淘宝网店铺排行榜,淘宝的中场战事:慌乱、追赶、掉头,与天猫的独立轨迹如出一辙。
天猫,原名淘宝商城,本质上是淘宝对标品市场的精细化运营的高端版。 2012年1月,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这意味着淘宝这个高端版不再是淘宝生态圈内的附庸,而是演变成独立的业务。
淘宝特价版本质上是针对非标产品市场的淘宝底端版。 2021年,淘宝特别版将更名为淘特。历史在重演,低端版淘宝也演变成独立业务。
至此,淘电商未来的业务重心已经非常明确。一是淘宝和天猫将进一步融合,甚至可能合并为一个产品,倾向于扶持品牌商户,促进消费升级。其次,淘特也将受到高度重视,将担负起吸引中小企业、逆袭下沉市场的重任。
二、陶特——“被动”王牌
从去年开始,阿里一直在加大对淘特的支持力度。
在流量方面,阿里巴巴已陆续将旗下多个平台接入淘特,并通过线上营销、用户互动等计划,将淘宝用户转化为淘特用户。去年6月18日,阿里向淘特引入1688商户流量。为了抓住消费者,淘特还拥有“官方补贴专区”、“买贵付钱”、“多买多返”等专属服务。
用人方面,2021年5月,淘特事业部(花名启功)总经理王海作为阿里巴巴合伙人参加了阿里巴巴日全体员工交流会。王海的升职,不仅代表了阿里对淘特成绩的肯定,也体现了淘特在阿里部门的重要地位。
此外,淘特还将代表阿里通对接微信。在淘特10月份的媒体沟通会上,王海表示,从去年2月开始,淘特已经向微信提交了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的申请,目前还在审核中。在此之前,无论是淘宝还是天猫,都无法让阿里在支付宝和微信的竞争中“让步”。
因此,淘特在阿里内部也被称为“阿里经济特区”。
从阿里巴巴的战略来看,在淘宝与天猫融合的趋势下,淘特平台在定位上必须要明显区分开来。如果淘特想要实现真正的下沉,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淘宝网店铺排行榜,非标产品的商家未来可能会转移到淘特。
近年来,淘宝和天猫的流量越来越贵,导致严重的商人离开。商家想要进驻天猫,需要支付大量费用。大额费用方面,主要是押金5万左右,软件服务年费6万左右。 2018年以来,不少商家抱怨说,想在淘宝上买流量,一个月要花几十万是常事。
官方的流量费买不起,不能赚钱。一些商家别无选择,只能关闭淘宝店,转向拼多多。韩丹是一名电子商务商人。她说:“我在淘宝上工作了很长时间,没有销量。产品没有竞争力。淘宝流量已经到了瓶颈,商家数量不断增加,让很多淘宝卖家很难存活。”拼多多红利期间,部分商家趁机在拼多多开店。
抖音跳转淘宝链接
也有部分商家不愿关店,只能另谋出路求流量。他们将流量瞄准小红书、抖音、快手等非淘平台。从2019年开始,抖音推出了商品橱窗,可以挂淘宝商品的链接。抖音强大的流量和较低的关联门槛吸引了很多商家。有的商家会直接在抖音头像附上淘宝店铺名称,方便粉丝下单。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取流量,可以肯定的是,淘宝想要通过购买官方流量来让平台商家实现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2021年以来,淘宝、天猫不断推出免减费优惠,试图恢复商家。淘宝首先优化了开店流程,免收押金。天猫允许商家暂时将押金用于店铺运营。聚划算还取消了“保险险”、“参保险”等收费类别。去年4月,据爆料淘宝将4款付费商家营销工具(统称“三宝一券”)改为免费功能,包括“店铺宝”、“单品宝”、“配对宝”、 “优惠券”。
淘电商的这些优惠措施,本质上是为了帮助商家降本增效,从而降低产品价格,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拼多多的“价格战”被严重援引,部分商家也回归淘宝。
此前在下沉市场中失去基本面的淘电商,无疑将难以应对拼多多的猛烈进攻。
去年春节,拼多多以7.88亿年活跃买家超越淘宝,成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获客成本方面,以营销费用除以用户增长计算,截至2020年11月,拼多多获客成本为200元/人,而淘的获客成本已超过1000元/人,是拼多多获客成本最高的五次。
2021年,淘宝和天猫首次没有公布双11战报。纵观其历年双十一的记录,在此之前,淘宝天猫2019年最终交易额为2684亿元,2020年最终交易额为4982亿元,2021年为5403亿元。将1天的双十一时间延长至11天后,再加上疫情带来的线上消费火爆,依旧未能挽回淘系双十一的疲软增长态势。不发表战报的原因是不是不再“崇拜数字”,还是不能崇拜数字?
很明显淘宝网店铺排行榜,淘宝的中场战事:慌乱、追赶、掉头,淘宝和天猫也意识到了日益严重的危机。
2021年5月28日,淘宝特别版正式宣布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淘特。淘宝特别版的更名是向市场宣告,它不再是淘宝的影子产品,而是一个独立的电商产品。
张勇曾说过:“淘特肩负着带来增量用户的目标,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为了不辜负阿里的期望,淘特正在下沉市场中努力取悦消费者。
虽然面对下沉市场,淘特并没有低价低质,而是深耕供应链。通过工厂直供、农产品原产地直供、品牌直供,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好产品。除了日用品和农产品,淘特还涉足医药和娱乐板块,提供交通票务预订服务。平台整合无疑是拼多多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淘特的娱乐和医药板块
2021年阿里财报显示,截至11月,淘特年活跃消费者突破1亿。但陶特还是无法“躺下”。虽然之前在淘宝平台的分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淘宝在“断网”后无法享受淘宝对天猫的全面分流待遇。如何解决问题?流量,保持用户规模稳定增长,不仅淘特,整个淘电商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三、淘宝的头号问题
近年来,淘宝电商赋能品牌的能力不断下降。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曾经难以区分的淘大品牌,纷纷走下坡路。淘女装品牌中,韩都衣舍上市失败、荣美上市破发、名爵潇湘宣布即将倒闭……越来越多的淘品牌落入消费新浪潮。
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的MG Elephant宣布将停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网站反而让外流得天独厚、玩转粉丝经济的网红店火了起来,让消费者蜂拥而至。网红女装店并不是不买站内流量,而是更依赖站外流量。微博、小红书和B站是网红吸引流量的三大主战场。总的来说,对于过度依赖站内流量的淘品牌,网红品牌更灵活,对淘宝和天猫的依赖更小。可见,在新品牌的浪潮中,淘电商在品牌赋能方面不再具有绝对的实力。
但是,网红商店繁荣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网红商店背后缺乏专业的团队,缺乏研发能力,抄袭版印刷生存,产品质量比较堪忧。近年来,网红女装店甚至成为了高价低质的代名词。因此,对于淘宝和天猫来说,赋能标准品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方面是新渠道对品牌的赋能能力越来越突出。 2021年9月,在小红书举办的2021年WILL未来品牌大奖上,元气森林、泡泡玛特、完美日记三个新消费品牌的创始人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在打造新品牌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这三个品牌都是“站外绽放、站内绽放”的代表品牌。他们通过捕捉新的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增强了品牌影响力。
总体而言,淘宝和天猫的自然搜索流量对新品牌的支持有限。当一个新品牌刚刚起步时,消费者搜索该品类,而热门搜索结果注定会被知名品牌占据。即使一个新品牌通过购买得来速展位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消费者仍会因缺乏品牌知名度而拒绝购买。只有在站外建立新品牌,消费者进入淘宝或天猫直接搜索该品牌,才能有效促进转化,从而提升品牌在淘宝和天猫站的权重。
比如完美日记刚起步的时候,消费者在淘宝和天猫搜索“眼影”,搜索结果的第一排就不会有完美日记的产品。就算完美日记烧钱买直通车亭,转化率还是很有限的。但当完美日记在小红书上火了之后,消费者会直接在淘宝和天猫搜索品牌关键词“完美日记”,获得更好的转化。
以眼影为例,完美日记等畅销品牌都在小红书的圈子里
自然搜索流量和难在新品牌浪潮中有所作为,淘宝也开始不断变化。
在探索赋能品牌新路径的过程中,淘宝最亮眼的举措是2016年推出淘宝直播。后来,直播成为推动电商转型的重要抓手。像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甚至有能力一夜爆红,推动华西子、润白颜等国产化妆品品牌成为顶级品牌。
不过,直播电商也有利于其他渠道。抖音和快手这两家短视频巨头,拥有做直播的基本优势。虽然还没有孵化出顶级消费品牌,但也推动了少数产品走红。种草鼻祖小红书也在笔记种草、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的道路上不断发力。微博和B站虽然不是直播和内容种植的主力军,但他们的流量优势和博主资源也不容小觑。就连微信视频号和知乎都开始在直播和短视频种植上动起来了。
所有头部平台都形成了品牌赋能能力,尤其是内容平台,场景感单纯,营销氛围薄弱。相反,它们可以在“保湿和静音”的背景下促进产品转化。 淘宝和天猫只能顺着对手的路,在内容上全力以赴。淘宝短视频和购物都是基于这个逻辑而诞生的产品。虽然很难让对手无路可走,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淘电商的短板,捍卫自己的品牌赋能能力。
近年来,淘宝正在成为一个内容平台和一个营销平台,试图重振平台为品牌赋能的能力。淘宝与天猫融合后,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更有效地赋能品牌。然而,随着薇娅和雪梨两位主播的倒台,淘宝直播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平台赋能品牌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一方面,基于内容的产品购物、淘宝短视频目前的流量并不好,平台内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品牌赋能方面,淘宝和天猫需要更有想象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