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恰营销
专注中国网络营销推广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用户正在体验通过移动支付购买商品。

由于打车软件的“烧钱”战和O2O领域的各种创新而一发不可收拾的第三方支付“最近有点烦人”。

继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多家银行下调余额宝转账额度后,3月下旬,工农中信四大银行相继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转账金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扎堆”中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吐槽,称这是支付宝“最艰难的时刻”。

随后,工商银行上周宣布收紧快捷支付接口,最后只保留了浙江省分行的一个接口。围绕快速支付,拉锯战不断“升级”。

数据显示,四大银行的在线支付用户总数占所有用户的66%。他们与支付宝的“暗战”因此被视为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关系变化的“风向标”。

“关机”安全吗?

3月24日,部分地区用户发现工商银行卡无法在线申请支付宝快捷支付。 3月25日,工商银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主任王伟表示,支付宝的快递支付合同首次拒绝走银行渠道,违反了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支付宝随后“哽咽”,并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未签合同系银行限制,建议“改卡支付”。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所谓快捷支付是支付宝在2010年首次推出的一项服务,其实就是用户在线支付时无需开通网银,支付时提供姓名、卡号等信息第一次。验证成功后,您只需在每次支付时输入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包括快钱、银联在线支付、财付通在内的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推出了快捷支付产品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快捷支付已超越网银成为除账户余额外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支付。方式。

从四大银行下调快速支付额度的表态来看,“收紧”主要是为了保障支付安全,降低风险。实体媒体网银支付、网银直接支付、快捷支付按支付风险依次增加。但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分析师夏露露认为,在安全性方面,“快付”的支付机构和银行服务器都有专线传输支付指令,没有网页跳转,消除了交易过程中的网络钓鱼风险。

在非法签约方面,根据银监会201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电子银行信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快捷支付首笔业务必须与银行”。由此看来,之前的快递支付合同确实是违法的。但为什么银行“默许”了三年呢?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快捷支付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在互联网货币基金诞生后,具备理财、转账功能的快捷支付账户确实对银行业务提出了挑战。由此看来,各种快速支付的“空中楼阁”依然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利益博弈。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冤大头”或好转

无论银行与支付宝的摩擦如何发展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未来快捷支付还能用吗?

从目前反馈来看,四大银行已基本将储蓄卡快捷支付额度降低至单笔5000元和每月50000元。因此,对于购买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大额网购和信用卡还款等大额交易,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北京淘宝卖家吴冲告诉记者:“以信用卡还款为例,我每个月信用卡还款基本在2万多元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以前可以办一次,现在要办5次。”不过,毕竟没有快付全被封杀,用户可以先进行多次快付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充值到支付宝账户再进行交易,或者直接通过网银进行交易。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四大银行本身也在推出类似于QuickPay的便捷在线支付产品。今年年初,工商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支付”。对于小额网上支付,电子支付方式采用“手机号+银行账户后六位+手机动态密码”作为安全认证方式。它也不需要网络屏蔽,也可以快速使用。支付。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也公开表示,中国农业银行正准备建设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并计划邀请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嵌入该系统。

此外,随着央行支持金融创新的态度十分明确,银行与支付宝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缓和。 3月27日,在工商银行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工商银行要加强与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利表示,工商银行与支付宝合作的意愿没有改变,期待与支付宝有更好的合作。农行副行长李振江也表示,农行对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开发中)CEO彭磊随后回应,感谢所有银行在过去10年对支付宝的支持,并期待与各大银行继续如此良好的合作,以实现“双赢”。她说:“我相信任何纠纷都可以通过理性客观的沟通来解决,但前提是不影响用户体验和利益。希望大家和生态的所有参与者一起发展普惠金融,做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是最终目标。”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雀恰营销 » 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快捷支付之争持续“发酵”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赞助我一下吧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