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管理
摘要:基于对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内涵的分析,认为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分为自我内部资源管理,包括自我认知管理、自我管理。情绪管理、自我行为管理自我管理,以及包括时间管理、金钱管理、沟通管理两个方面的自我外部资源管理,进而提出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对策,即,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内容,养成自我管理习惯;掌握自我管理要素,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长期以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础,过分依赖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这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清醒的认识,做事缺乏目标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也存在类似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定义 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协调等,有效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获得个人自我实现的管理实践。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主动者和被动者都是学生自己;二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对自己的把握和认识,涉及个人学习、交流、资源利用等方面。
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将自我管理的内容分为自我内部资源管理和自我外部资源管理。自我内部资源管理包括自我认知管理、自我情绪管理和自我行为管理三个部分。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人们自身外部资源的管理,包括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沟通管理。 (1)自我认知管理。自我认知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合理定位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2)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是指对高职学生自身情绪的控制,包括在正常情况下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和在刺激作用下的自我情绪调节。(3)自我行为管理。自我行为管理是指高职学生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校规有意识地约束和控制个人行为,主要包括对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4)自我时间管理。自我时间管理是指更高高职学生 对自己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控制和利用。 n 由高职学生花钱,包括对支出的计划和控制。 (6)自我沟通管理。自我沟通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人际沟通的管理,包括沟通对象的选择、沟通方式、友谊维持状况等。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对于进入相对自由开放的高职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浅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再加上没有上学压力、老师的“填鸭式”要求和家长的不断监督,那种“解放”的念头逐渐浮现,感觉学习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再者,对自己没有要求,对生活没有计划,整天盲目懒惰;在学习方面完全没有主动性或自我意识;考试的临时惊喜,就“通关万岁”,宿舍乱七八糟,游戏还能玩。 ,美好的青春和大学时光,注定要在这种没有自我管理的懒惰中浪费掉。所以,这种没有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方式,不仅会毁掉学生的现在,也会毁掉学生的未来。此外,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的时期。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靠规章制度和教师监督,只会让学生反抗学校、反抗教师。心理和抗拒,造成学生、学校和老师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学术管理工作,不仅忽视了管理的教育功能,也未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良好自我管理习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浮于学生行为的表面,即所谓“做事不正心”。因此,只有从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协调等活动,结合当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才能做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离开学校后才能从容应对社会挑战,学校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学生管理任务,实现学生管理的教育功能。
[8] 电视大学学习网。免费论文网络 [EB/OL]。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对策
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定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是学校的归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美国未来学家纳斯比特和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自我管理将逐渐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趋势。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即“为疏而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生工作中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制定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时,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积极吸收和整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学生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然后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他们心中形成真正的自律。其次,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我校洋溢着学术的氛围,当校风和校训精神渗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欲望会自燃,学生的行为会自觉克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第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蓬勃发展是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要摆脱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对自己生活、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学生交流他们的工作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要求自己的同时得到尊重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
以自我管理内容为基础,养成自我管理习惯 自我管理内容是管理者自身及其附属的所有资源的总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个体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即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沟通管理。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自我管理状况直接反映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因此,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自我管理,在学生最熟悉、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在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清晰地定义自己——以理性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为前提的定位和自我定位。目标。在情绪自我管理方面,要教给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尽量开展活动、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绪理解,使学生准确把握个人情绪。情绪,保证正常学习。和生活。在行为自我管理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力锻炼,让学生的认知真正影响自己的行为,并辅以相应的规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时间管理和金钱管理方面,要注重观念教育和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可贵和金钱中凝结的汗水,做到珍惜时间,不浪费金钱。同时,要培养学生建立时间安排和消费计划,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金钱管理观念。在交流和自我管理方面,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空间和资源,组织大型社区活动,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多彩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同时掌握技能与他人相处和维持长期友谊。能力。
掌握自我管理要素,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要素是学生自我管理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每个要素的实施也反映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自我管理的要素,掌握自我管理的过程,最终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自我认识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学生只有认清自己,了解现实,了解现状与理想的差距,才能对自己提出要求;只有正确认识时间、金钱等资源的价值,才能在生活中珍惜并有效利用。其次,自我规划是学生自身长期发展的展望,也是学生立足现实构建的短期可行目标。第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是学生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只有及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确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预期的轨道上进行,最终确保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因此浅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要想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的锻炼。只有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通过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规划、控制和协调,学生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周围的一切,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他们需要生活。
参考资料: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党的十七大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
[2]论学生自我管理[OL].(2002-09-20).
[3]张国立,吴夏民,何培宇。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3): 312-314.
[4] 王永明.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 王浩。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吉林华侨大学学报, 2008, (2): 49-52.
[8] 电视大学学习网。免费论文网络 [EB/OL]。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