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想说“不是‘东西’”,但又怕引起文青的愤怒和豆瓣的官司,所以就做了。
这一切的起源是公开。日前,一份“豆瓣东西通知”如期到达用户邮箱,宣布豆瓣东西App将于8月16日关闭;为期3年的豆瓣时刻App也于16日宣布终止。
当然,原来的内容还在,只是哭墙下的一张死脸。
对于豆瓣来说,这是它扮演1.5亿中国文青“精神角”的12年来最强烈的声音,只为海外上市。过去豆瓣东西,豆瓣为何没落? 这个锅要甩给文艺青年……,每一个细微的反文艺动作,都会招来顽固的豆瓣老用户的骂声;这一次豆瓣东西,豆瓣老用户集体失声,成为沉默的多数,只是隐约在各种留言和讨论中,传来一声呜咽。
这一刻,他们都知道,如果他们在捍卫所谓的精神私局,或许这个私局会在梦中消失,因为他们错过了内容付费的大窗口。
不上市就变成豆瓣江了。对于豆瓣来说,公开信中的“没有改进的产品和业务”,是指作为优雅相声而存在的“瞬间”和文艺产品推荐的“东西”。 《豆瓣FM》。他们都有一个标签——不要赚钱。
茴香这个词有4种写法,但代表金钱的词可能只有一种气味——臭。但豆瓣作为中国互联网上速度最慢的公司,却不能在这一刻停下脚步。为了IPO,为了业绩让投资人期待,面对5亿黏黏但又小气的铁杆粉丝,只能选择活在眼前用户和它自己的诗和距离。一把。
为什么这次没有反抗?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没有“片刻”的喜悦,没有优质的“东西”发帖,豆瓣和用户还有一个想法——豆瓣有“时间”。
作为一款内容付费与文艺风相结合的产品,如今“时间”已经成为豆瓣IPO冲击的核心,也是营收的核心。同时,这也是豆瓣唯一能与投资者和用户讲述的共同故事。 2017年3月7日豆瓣东西,豆瓣推出付费产品“豆瓣时光”第一栏目“醒醒——北岛小伙伴诗班”。结果非常喜庆,五天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有超过 10,000 名付费订阅者。
后来,不同于其他平台为内容付费和新出现的网络大V,“时间”中的大多数说书人他是真正的大师,每个人,甚至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大师仍然是一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散文,而不是实用主义的指挥,得到的只是一直欠豆瓣“票”的老作家和年轻人。
豆瓣能否成功IPO,现在还不好说豆瓣东西,豆瓣为何没落? 这个锅要甩给文艺青年……,但在精神一角数钱的可能性,就算去掉那些不赚钱烧钱的“东西”,恐怕也有不会是“一刻”的喜悦。
毕竟1.五亿文人可能知道茴香有4种写法,偶尔大方后还是会用“偷书不偷”的精神胜利法继续小气。谁让你开个“谈钱伤感情”的道场! (发表于 2017 年 9 月的《计算机应用文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