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立案调查,被立案调查、市值蒸发万亿:不到半年,阿里口碑为何急转直下?
正解局出品
截至昨晚,阿里巴巴港股暴跌8%,美股暴跌13%,市值蒸发近万亿元。
这是市场对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调查的反应。
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根据通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因涉嫌“二选一”等垄断行为已被依法立案调查。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近期将约谈蚂蚁集团,督促和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金融监管和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金融业务经营发展。
当天11:00左右,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公司业务正常。
阿里巴巴公告
立案侦查,靴子终于落地。
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阿里被立案调查,阿里巴巴的抗疫努力广受赞誉。不到半年,它的名声为何像过山车一样一落千丈?
在我看来阿里被立案调查,被立案调查、市值蒸发万亿:不到半年,阿里口碑为何急转直下?,这是因为三个变化:
一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种情况是指国际形势。以美国为例阿里被立案调查,被立案调查、市值蒸发万亿:不到半年,阿里口碑为何急转直下?,已经反垄断,标准石油和摩根都是“刀下的鬼”。进入信息时代,虽然谷歌和微软也被美国盯上了,但并没有受到伤害。
然而,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今年10月以来,谷歌在美国连续面临三起反垄断诉讼。Facebook 还面临反垄断诉讼,最终可能导致公司解体。
有专家指出,这是美国自1970年代以来最重大的反垄断诉讼。
同样,欧盟和成员国也在加紧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中国监管机构采取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阿里变了。
阿里变强了,强大到有些恐怖。
如果垄断企业必然会遭遇反垄断监管,那么阿里将永远迎来被调查的命运。
然而,备受瞩目的马云加速了这一天的到来。
第三,人变了。
准确地说,公众的感受发生了变化。
近两年来,一直在谈“中国新四大发明”,指的是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扫码支付和网购都离不开阿里。一开始,带给大众的体验是极其震撼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收益递减阿里被立案调查,人们的获得感也随之降低。
相应地,与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新经济”,如P2P、共享单车、区块链、长租公寓等频频爆发,反而降低了公众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的认知。
前段时间,互联网巨头入驻社区团购,引发了“抢菜贩生意”的热议。
如果互联网巨头变得强大和贪婪,被拆散将是最终的命运。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