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恰营销
专注中国网络营销推广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有多少人因为喜欢网易云音乐而尝试有道云笔记

反正我是。

一直对产品不敏感,对云间的印象是好是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直到很久以前有个采访,问我你觉得有道云笔记的好坏是什么?

我没有回答……我觉得我无话可说。一直记在心里,只是懒癌太强了,从来没想过。

这两天正好在准备面试。我把手机上的APP一个个看了一遍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仔细研究了一下,来给大家讲讲我的想法。

以下是今天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一些其他功能的优先排序,简要分析竞争对手和简要分析行业特征,但我觉得内容价值不高。更大的意义是为自己做练习。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阅读。查看完整版。

温馨提醒,我已经尽力缩短字数了,但是文章还是超长,见谅。

1 云音乐和云笔记

虽然云音乐在整个音乐市场的份额不超过5%,但与QQ音乐、酷狗酷我甚至虾米音乐等早期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去甚远。但是,在知乎上搜索云音乐这个关键词,会弹出无数关于产品推荐算法、整体风格、音乐评论氛围的话题,其中大部分是赞美词。

作为云音乐的主流用户(大学生),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它。尽管云音乐本身缺乏很多音乐巨头(如五月天)的版权,但仍有人宁愿从百度云下载并导入云音乐的曲库,也不愿换一个APP,可见云音乐的成功.

网易另一款产品有道云笔记的表现远非如此。

云笔记和云音乐几乎是网易同期推出的产品,面临的市场情况也差不多,甚至云音乐面临的市场情况更差。而当云笔记进入市场时,市场上唯一有竞争力的公司是Evernote,它有着国际化的战略,而云音乐不得不挑战几乎垄断了音乐市场的传统巨头。然而,在知乎上搜索云笔记关键词时,出现的话题几乎都是用户对云笔记的使用体验和功能的质疑。名声最差。

在对网易云音乐的评价中,“匠心”成为了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甚至带动了我们对整个网易系列产品的印象。网易“苦行僧”的传说也在网上走红。

“匠心”是云音乐成功的关键,也是云笔记“失败”的关键。今天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讨论这款有道云笔记本失败的原因——缺乏匠心。

注:网易云笔记近期推出云协作功能,进军企业协作市场。目前尚不清楚笔记功能和协作功能能否形成更有效的互补,甚至无法确定这两个功能之间是否存在逻辑联系,因此将有道云笔记拆分为云笔记和云协作两部分讨论。云协作部分暂时不包含在今天的具体讨论中。

2 定位及用户描述2.1 定位:知识记录笔记应用

笔记工具的种类很多,比如笔记、日记、日程管理、会计账簿等,有道云笔记不是其中的任何一款。如果非要命名的话,可以叫知识管理和记录(知乎上。有同学提出了一个概念词汇,总结的很好,但是忘记收藏了,现在找不到了,心痛) .

它希望解决的需求是人们在学习和积累阶段记录、组织和使用知识的需求。

2.2 个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处于学习和积累阶段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和知识工作者。

2.3:简要描述目标用户的关键特征

一是对软件的设计水平和界面风格敏感,外观要挑剔,要有虚荣心;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愿意为更便捷的学习工具付费;要有高档的产品美誉度和形象,满足用户品味的需求,并能引发一定的传播。

(一如既往,没有数据,纯YY)

002.4:常见的具体要求及其特点:

特点一:票据具有永久价值。

不同于便签、账簿、备忘录等软件的需求,用户使用笔记应用生成的笔记具有永久的价值。而复习,“存储”已经成为核心需求,笔记的“检查和整理”成为核心需求。

特点二:笔记的编辑要求不同于其他文件,具有独特的特点。

笔记一般是中等长度的(不同于短备忘录和长word文档),并且大部分是基于文本的。写笔记的过程通常涉及到用户的逻辑思维、结构整理、总结,这些都体现在写作过程中。分”和“结构”。因此,为笔记提供有针对性的编辑功能和体验成为核心需求。

特征3:笔记具有金字塔状结构。

一般多个笔记构成一个大类,多个大类构成用户的笔记库。同一类别下的注释相互关联,相互独立。很少有笔记与同一类别的笔记完全相关,也很少有笔记与其他类别的笔记完全相同。这是用户在为“组织和审查”需求设计解决方案时需要参考的基本规则。

3 核心需求深度解析3.1 核心需求1:表达

“表情”特指用户的“编辑写作”需求,写成表情,避免误解。

第二部分提到“笔记应用的编辑要求不同于其他文档,是独一无二的”。独特之处在于,编辑笔记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考、结构整理、总结”的过程。

因此,笔记式引文不应该随意携带三个或五个在word上编辑的功能,而应该从其行为特征出发,思考哪些功能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思考、总结和总结自己正在编辑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例子:

当然,这些都是YY,我不知道它的技术难点,也不知道用户习惯的数据分析等等,只是为了说明什么是“设计和编辑功能的核心需求”。

有道云笔记就是“随意携带”的典型例子之一。

它只为用户提供了一些类似于WORD编辑的基本功能(一般包括输入、换行、行距、加粗、斜体、引号等),不如word。

翻看有道云笔记的历史版本,你还可以发现,在1.5版本之前,它基本上都承载了一些文本编辑功能。大致外观后,基本的编辑功能从未改进,更不用说。多么创新的功能设计。

1.5版本之后,云笔记开始加入很多“鸡肋”功能,类似于图片旋转截图、插入表格附件、不同视图、导出为pdf和长图等特殊编辑功能。终端还具备手写输入、文档扫描、记录笔记等功能。

为什么这些功能鸡肋?

首先是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有它们。添加这些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在某些特殊功能上不能落后于竞争对手。你只能说你不落后,不构成任何优势,甚至说是。一件对的事;二是添加的功能大多是少数人会有的低频需求,对解决主流用户的关键需求做的不多。

这是有道云笔记没有匠心的表现,也是不该有的表现。

相比云音乐对用户听音乐需求(听好歌,以歌曲表达情感)和潜意识执行(以播放列表为切入点,业界顶级推荐算法,前所未有的词口)乐评社区),有道云笔记在这方面应该给负分。

3.2 核心需求2:排序和访问

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表达为什么分类和访问是用户的核心需求。简而言之…

你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有价值,以后一定会回来看的。基于此,让用户更容易回到这些他们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上,对用户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咳咳,基本上就是这样,我清楚了吗?现在您认为“分类和访问”的需求非常重要吗?

然后我们继续。

在笔记的分类和存取方面,笔记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多级分类目录,一种是标签分类。多级分类是所有笔记软件的必备解决方案。很少有人使用标签分类的方法,但使用标签分类的用户却冷笑甚至讨厌多级分类。

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基于有道云Note PC):

分层目录

优势:

缺点:

缺点的解决方法:

优势:

缺点:

缺点的解决方法:

根据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只有少数生活非常有条理、规划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使用标签分类的功能。其实微信的朋友分类就是标签分类的方法,大家在屏蔽朋友圈的时候都是用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临时搭建的标签,最终导致标签很混乱(不记得有没有之前标注过标签,之前也不记得了。标签叫什么名字)。

总之,分类目录不是最优解但适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而标签分类是最优解但只有少数人“买得起”。

因此,多级分类目录必须是所有笔记软件的主流分类管理方式,并辅以标签分类。

有道云笔记现在主要推广目录分类,相信是在尊重大部分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设计。但是被核心用户深深诟病的是标签分类功能上线很晚,标签管理还是有bug(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好像是标签丢失什么的,不知道有没有已修复),而且笔记添加标签的功能隐藏的很深→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顺便说一句,如果您对某个问题不感兴趣,如果您对该主题不感兴趣,则可以跳过它:

其实无论是当年的QQ还是现在的微信,人们都容易出现好友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我们以为QQ纯粹是因为我们还小,朋友圈那么大),当然,微信现在更有爆发力。但直到爆炸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微信好友爆款这么严重呢?一个是我们的“感觉”,微信通讯录不分类,你的感觉一滑一滑,滑到底,看到朋友数量惊人;另一个就是不分类会让人一头雾水,感觉就像把我的QQ一样的朋友都分类了。朋友数比微信少但差不多,但QQ不会给我朋友数爆炸的感觉。而且,由于好友的分类不好,处理好友的各种权限也很不方便。

或许新版微信会推出新的通讯录管理方式(类似于QQ),但是对于现有用户来说,任何新方式都没有用……因为很多用户(比如我)是朋友,已经有几十万了,而对它们进行重新分类的操作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相信张小龙的父亲也很不爽,咳咳!

3.3 核心需求3:跨平台使用

这是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代,跨平台使用衍生出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随时可以做笔记”的应用,跨平台和云端同步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进行更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跨平台使用的需求分为两个,第一个是数据安全不丢失完全同步,第二个是不同平台特性的适配。

在数据同步和安全方面,我了解了一下,发现有道云笔记还是有跨平台数据丢失的抱怨。。在适配不同平台的特性方面,我没用过Ipad的版本, mac、winp等,但仅限于Android手机,知乎上也有不少关于有道云笔记的抱怨。我不会给出功能问题的例子。知乎上有很多,编辑成本太高了。

在适应不同平台的特性方面,有道的Android移动端和PC端在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有两个主要区别。首先是点击分享后渠道更多。二是为移动端单独设计了文档扫描、语音输入、上传图片等丰富的输入方式。手写输入法看起来也很酷。

但是,仍然缺乏独创性。

首先,整体功能一般。在分享方面,以朋友圈为例。分享后会在朋友圈以链接的形式呈现。点进去之后会是一个丑陋的界面,下面甚至还有广告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远胜于《锤子笔记》的分享功能设计。输入法方面,几种输入法大多是功能叠加,基本鸡肋。

二是功能结构布局不合理。首先是右下角的“加号”(点击新建文字注释)和“省略号”(点击提供更多输入法,如语音输入等),用户习惯养成这么多年的行业实践就是点击加号。弹出更多输入法可供选择,略反人类。其次,新建笔记后只能插入图片,语音、手写上传文件等其他功能必须单独使用。第三,如果直接使用上传的图片,选择图片后,笔记会自动退出编辑界面云笔记,即使再次点击,也无法添加文字说明。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3.4 界面和UI

有道界面和UI设计缺乏特色。知识积累的本质笔记强调内容的归纳和整理,UI设计要简洁大方、明晰、富有格调。有道云笔记的UI字体稍大,文字过多,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真的,和网易云音乐相差甚远)

张小龙有句功能>结构>体验>细节,这与《用户体验五要素》中的“策略、范围、结构、框架、性能”基本一致。对于大多数产品都是如此,但对于少数产品,排序比较中后面的元素可能会更早列出。比如有道云笔记这样的工具软件,或者设计师软件,表现层(UI)的设计与功能结构一样重要。

真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尤其是以后会在朋友圈打开的界面云笔记,不信你。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你看见了吗?而这种LOW蜂鸣广告…

4 其他需求的简要分析和优先排序

PC端的功能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以下是有道云笔记移动端现在拥有的一些东西,以及我能想到的。简述我对这个功能的看法,并尽量列出需求的优先级。

需求分为两类,即编辑输入需求和共享需求。优先级分为1-5,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编辑并输入:

语音注释等级:3,以音频形式输入注释;

原因:3分评分的原因是确实是手机门户中的高频笔记,适合一些特殊场景。打5分的原因是语音的输入方式不适合做知识记录,是一种比较非主流的知识记录输入形式。

上传文件等级:2、上传附件后附备注;

原因:移动端上传文件的需求本来就是低频的,笔记中的文件上传就更不频繁了,但是有上传PPT、word或者PDF等文件的潜在需求,所以评分2

Markdown输入分数:1、markdown模式下的笔记编辑;

原因:评分只有1分的原因是markdown本来就是小众笔记编辑方式。手机上的markdown操作远不如原来的文本编辑方式那么快捷、简单、美观。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PC端几乎只有2个,原因是markdown的学习成本虽然不高,但用户的学习意愿不强。同时,熟练应用markdown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目前有道提供的markdown编辑体验真的很差……

上传图片评分:5

原因:手机上传图片的需求确实是一个比较高频率和必要的需求,但是如果不能加上文字描述,这个功能就废了。

手写笔记评分:2,有道目前的手写输入看起来很高级。您可以通过数位板输入您想输入的任何形状或字符,这比传统的手写输入要先进得多。

原因:手写操作的输入效率很低,需求的频率很低,想要用这个达到实际效果还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评分是2.

文档扫描评分:3、将文档扫描成图片

理由:确实是个很酷的功能,可以给用户输入带来方便,也适合手机记笔记的场景。不过还是少了一些低频需求,可以换成摄像头功能(虽然效果稍差),所以给3分。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雀恰营销 » 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差了100颗网易“匠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赞助我一下吧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