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的兼职,找手工活兼职,反被骗走14万
“在家就能做,可以自由工作,送货完成,月收入4000~6000元……”这份兼职,你心动了吗?市民小雅(化名)想接单,没想到,短短一个小时,她就被骗了14万元。
近日,小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8300000,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通过本报提醒有类似需求的网友警惕“体力劳动”诈骗陷阱。
回放
找了份兼职却掉进了陷阱
帮“厂商”刷单被骗14万
小雅是一名95后的“上班族”,她希望找一份兼职赚点零花钱。 5月11日下午5点,社区团购微信群里的一条招聘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消息的大致内容是,“受多次疫情影响,为响应国家减少外出的号召,厂家现提供居家就业机会。(玩具、手环、组装笔一应俱全)长期稳定,可在家制作,男女老少均可操作做手工的兼职,自由工作,加你的订单操作,无押金无运费,完成派送结算,月收入4000~6000元……”发件人的消息附在联系人的微信下方。
“我加入这个群一年多了,大部分都是我们社区的居民。”小雅说自己没有太多防范,加了联系人的微信。
一开始,双方的话题主要围绕着体力劳动和兼职。 “制造商”的联系人让小雅下载接作品的APP,并在网上注册了手机号码和地址等联系方式,并表示一般情况下,7~10天可以发手工材料到你的门。对方建议小雅选择“加急方案”——点赞视频并刷单,3天左右可以发材料,1-5分钟退刷费。起初,小雅一开始并不同意“加急”,但在感觉到对方生气后,她只好同意尽快接手。
“前两个订单是100元和400元的产品,对方给我发了产品链接,让我加入购物车让他确认,然后让我直接把货款汇到他指定的帐户。”小雅照做了。之后,所有的账单费用都被退还了,这让她彻底放松了警惕。但下一件,金额增加到4000元。对于这个订单,对方认清了情况,让小雅在几分钟内刷完“复制订单”做手工的兼职,找手工活兼职,反被骗走14万,然后退还。小雅信以为真,但随后,“失败”频发,小雅只好按照对方的要求,刷单“拯救”之前的订单……以此类推,直到余额在卡不够。对方还是不死心,向小雅借钱。正是在这个时候,小雅才有了获救的机会——
朋友借钱后,她随口问:“你借钱干什么?”
“我的钱被抓了。”小雅的回答让她的朋友瞬间警觉,并立即提醒她,她可能会遭受电信诈骗。小雅刚从梦中醒来,就报了警。此时,她已经与“制造商”联系了一个小时,一共汇了14万元到对方的指定账户。
动作
“团购团”里还有人
警方正在调查中
“现在回想起来,对方从刷卡的那一刻起就很可疑,但一开始我只是想找份兼职,后来想把刷卡的钱拿回来。没人讨论它,我掉进了一个陷阱。”提到当天的经历,小雅感到很遗憾。
为了不让更多人落入圈套,小雅分享了自己在社区团购群获取“兼职信息”的经历,群里才有人声称自己被骗了信息发布者之前。百万。更让小雅吃惊的是,在得知她的遭遇后,身边的一位朋友透露,她也是电信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以前觉得电信诈骗离我很远,没有注意防范。”小雅说,“现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的人注意防范网络诈骗。”在朋友的技术帮助下,“追藤”找到了与该人使用的APP相连的“厂商”的服务器。随后,小雅向警方提供了相关证据。
记者从无锡市公安局获悉,梁溪警方已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调查中。
调查
先付费,下载再直播?
“官方商城”被反欺诈拦截
记者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体力劳动和兼职”等关键词。结果显示,警方公布的相关招聘信息较多,类似诈骗案件数量较多。
记者先后联系了排名靠前的体力兼职招聘网站和多位发布体力兼职信息的网友。结果相关联系人要么要求支付,要么下载APP,进入指定网站“领导任务”——
比如,某招聘网站客服要求记者添加“老师”微信账号。记者确认兼职项目后,“老师”提出先交680元“合作费”做手工的兼职,找手工活兼职,反被骗走14万,再送手工材料。否则,订单将无法被接受。 此外,虽然不少招聘网友的IP显示为不同省份,但都要求记者下载“泡泡聊天”等聊天软件,联系相关对口。在聊天软件中,一名对接员表示,自己做体力活一个月能挣2万元,但需要到其“官方商城”下单才能接活。收到江苏省反诈骗中心提醒“您正在浏览的页面疑似欺诈网页,请不要继续浏览”。
记者咨询了96110热线(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线)。该工作人员表示,网上的体力、兼职招聘信息多为欺诈信息,涉及预缴押金或刷单的基本为电信网络诈骗。以银行账户为掩护,给事后警方调查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汇款,不要泄露个人银行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或下载对方指定的APP ,以免落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同时,96110热线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有兼职体力劳动的需要,可以通过线下正规渠道申请工作。如果您发现疑似欺诈信息或软件,您可以通过国家反欺诈中心APP进行举报。
说话
知道欺诈行为仍然提供服务
合作者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警方披露的“手工诈骗案”来看,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引诱上钩——以支付佣金为借口刷单,一步步骗取候选人钱——犯罪后逃到网络空间。
其中,信息发布平台以及为犯罪嫌疑人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软件或网站开发建设服务的,应当承担责任吗?
对此,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主任范凯洲律师表示,在平台方面,重点在于与虚假信息发布者是否存在合作关系。如果只是提供搜索结果的信息采集网络平台,与发布者没有对应的合作关系,无需承担相应责任;如与发布者存在合作关系,如提供虚假信息发布平台或提供广告、搜索排名靠前的推送服务等,平台应执行相应的如果您仍明知故犯发布和推广评论业务涉嫌诈骗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软件或网站开发建设等服务提供者(或个人)做手工的兼职,应了解所开发软件及平台的功能和用途。承担相应的责任。
范凯洲律师表示,根据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宣传、支付等方面的协助,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和解等,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并处罚金。或者只罚款。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给予处分。有上述两种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晚报记者刘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