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恰营销
专注中国网络营销推广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作者最近在筹划一款UGC产品的开发,所以把从很多前辈那里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成以下。从近期火爆的短视频入手,简单谈谈平台开发UGC背后的商业价值和UGC产品的设计逻辑。

这里是UGC的定义: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指用户生成的内容,它是随着Web2.0的概念而出现的,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征。与UGC相对应的是PGC(全称: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一个互联网术语。指专业制作内容(视频网站)、专家制作内容(微博)。用来指代内容的个性化、视角的多样化、传播的民主化、社会关系的虚拟化。 ——来自百度百科

因《我一个人醉了》走红的MC天佑,被传身价2000万元被挖进火山视频。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去的。网上有消息称,他同时还带走了快手的近百名网红。微博上出现疑似内部挖角价目表,每张价值数百万美元。直接掀起了一场短视频挖角大战。面对这场浩劫,快手显得格外的平静。

巧合的是,当平台一姐阿冷被挖出来时,陌陌的反应也差不多。陌陌CEO唐嫣在2017Q1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我们很高兴看到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已经习惯于通过视频表达自己、记录生活。这些娱乐性的视频内容和大量普通用户出于社交目的自然分享,共同构建了丰富的内容生态,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陌陌用户与他人互动的核心需求。”陌陌虽然直播收入爆发式增长,但还是选择通过开发​​短视频来突破用户基数和在线时长的天花板。

从快手和陌陌的反应可以看出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他们都明白自己必须做一些不同于微博“维护大V和粉丝的关系”的事情,因为这是微博所擅长的,所以是定位为帮助“普通人表达自己、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平台。顾名思义,他们都更倾向于开发UGC短视频平台,而不是与微博争夺PGC内容平台的地位。

从UGC的商业价值分析

UGC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我们从UGC的商业价值来分析其背后的目的: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1.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依赖

面对被平台挖走的快手,其实很清楚平台网红带来的只是内容和用户量,而这些流量与其他平台的网红用户其实并不是很忠诚平台。他们到处追随他们的偶像。偶像走了,用户就流失了。因此,快手将自己定位为“帮助普通人发声”的UGC平台,找到了真正的用户需求。他们关注底线草根用户表达自我的愿望,但主流社交媒体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比如微博的本质是“维系明星和粉丝的关系”)快手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获得存在感。用户对快手的依赖是对这个平台的真正依赖,而不是对某个网红的依赖。的忠诚。

但是,快手过于关注草根用户,难免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容过于高调,让盈利变得更加困难。肯定会优先选择今日头条或者美拍,而不是代表草根的快手。

2.改善社交关系和社交效率

每个用户都是内容制作者。在平台对用户内容的宏观调控下,这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用户关系密切的社区,因为他们都是基于特定需求在平台上发布基于特定类型内容的内容,比如全民K歌,抖音(虽然笔者使用后发现抖音对普通用户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些文章将抖音定位为PGC产品)等等。因此,此类平台上的用户自然而然地具有一些相同的兴趣和偏好,更容易在群体之间产生共鸣,并在平台上变得更加活跃。

对于陌陌这样一个拥有足够多用户的平台,让普通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提高开放社交关系的社交效率ugc用户,是用户数(8520万月活跃用户)可以是。不断突破天花板的原因。

3.构建社交关系链

当用户只在一个方向消费内容时,他们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社交ID,即使用户想回复注册有关注、关注等行为的账号也是一些劣质账号:没有头像,没有个人描述,没有动态,不利于平台本身了解自己的用户群,做出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比如今日头条的体量非常大,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在线时间,但由于是新闻信息平台,用户完全是在消费今日头条上的内容。没有社交ID,这成为了今日头条最大的短板。而今日头条用UGC短视频的努力,确实是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无论是今日头条的火山视频还是抖音,都通过降低用户制作内容的成本来鼓励用户发布作品。一旦用户发布他们的作品,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运营自己的社交账号,在平台上构建社交关系链。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UGC产品设计逻辑

针对不同的平台,UGC内容社区的开发目的不同,但产品本质上应该符合一定的设计逻辑,以下读者给出我自己对UGC产品设计的想法。

产品的概念是指他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用户价值,满足用户需求的哪些方面,比如沟通需求。其余的工作都是基于产品的核心概念。 (节选自《结网》)

从确定产品概念开始,而不是确定“做一个K歌软件”,形式是概念的上层建筑,除了形式,我们首先要注意哪些用户的需求。基于此,我给出以下5点UGC产品设计逻辑:

1. 清除用户画像

用户群要能用几个清晰的key 正如文字所描述的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虽然平台后期可能会多方面发展来拓展业务,但是对于早起者的群描述一定要清晰具体,因为这样用户群体普遍认同平台的主要内容。

由于UGC和PGC在内容分发方式上有很大不同,PGC平台主要向用户推送“精品”和“精品”内容,而UGC平台更倾向于推荐普通人制作内容。那些有趣甚至有点低俗的内容,内容尽可能贴近目标用户,因此,清晰的用户画像在后续的内容分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快手为例,“农村”、“低俗”、“恶搞”等标签基本可以描述平台用户的特征。这个定义明确的群体有着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更容易引起共鸣。该平台专注于可以创造更多个性的短视频。新用户进入首页,可以看到基本一致的内容(恶搞、美女慢摇等),可以快速了解这个平台的玩法和内容风格。

2.降低生产成本

我将用户的内容制作成本大致分为三部分:体力成本、技术成本、人才成本。

体力成本:制作内容必然会损失体力,即使是发表文章,也需要像键盘打字这样的体力劳动。

技术成本:制作内容必须要求制作者具备一定的技能。比如唱一首歌,就需要掌握唱歌的技巧,舞蹈技巧也必须掌握。这些技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下去就可以掌握了。此外,此时的一些文章还提高了完成这些技能演示所需的工具成本,例如唱一首歌需要耳机,甚至可能是麦克风、编辑软件等。

天赋成本:这个天赋包括你的智力、创造力,甚至外貌、身材等。这些因素是先天的或很难改变的。

在上述成本中,根据成本的权重,存在“体力成本<技术成本<人才成本”的关系,人才成本往往被视为内容的核心能力,就像在在一些直播平台上,用户往往更喜欢颜值高的主播。每个面向内容的平台都必须有这三个成本,但成本比例不同,而这个成本比例直接影响着UGC平台的用户群。显然,降低技术成本,甚至人才成本,可以极大地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

有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很多照片社区使用算法对图片进行深度处理,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拍”出优秀的照片。比如印象,通过添加滤镜、水印、文字等,可以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图片瞬间变得有格调,降低用户拍照的物理成本(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灯光以及特定时刻的阴影效果)、技术成本(软件中有很多模板供您参考,还有很多效果非常好的滤镜供您选择)。再比如美图秀秀,通过非常好的美颜算法降低了用户的人才成本。你是单眼皮吗?来个双眼皮吧;你的眼睛小吗? P 大它;你有黑皮肤吗? P白色。 . 总而言之,这些平台正在寻找方法,通过降低用户的制作成本来鼓励用户在其平台上制作内容,结果证明它确实奏效了。

(根据印象制作的照片)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3.有效上行通道

在 UGC 社区中,大部分用户发布内容只是出于兴趣,从不考虑通过这些内容能赚多少钱,或者说,在 UGC 社区提供内容并不能赚到足够的钱。换句话说,为了让用户长期在你的平台上提供内容ugc用户,他们必须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获得存在感。 UGC内容平台更多的是建立一个社区。只有满足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个平台才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有效的上升通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上升通道也可以通过非物质反馈来搭建。简单来说,可以廉价获取大量内容。方式。),典型的做法是为用户提供粉丝,或者将用户的内容放在推荐页面上。如果平台长期只能让用户在精神上自给自足,那么长期做起来会很困难,也很难支撑起足够强大的生态。

4.合理的分配方式

在通过之前已经明确定义的用户画像之后,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内容发送到用户的眼中,以及如何将用户产生的内容推送出去。

对于需要兼容不同音调的平台,去中心化显式选择可以更好地实现音调的物理分离。相反,需要训练的个性化推荐无法快速形成对新用户兴趣的识别,容易导致用户流失。比如贴吧的情感俱乐部和兴趣吧的基调完全不同,一个词条很难完全兼容。只能通过用户的主动选择来区分。

5.足够的用户调查

完成了以上的产品设计思路后,产品的原型大概已经出来了,但是离真正的用户还有一点距离,尤其是在目标用户的需求控制上,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定义了一个伪需求?这个时候,做足量的用户调查,对于验证你的想法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真实用户的实际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设计中的差距或误解。

总结

每个平台的情况不同,所以产品的设计逻辑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平台需要根据UGC平台的商业用途来选择UGC的设计逻辑和开发路径。

这篇文章最初由@MoonShdows 发表于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对作者的奖励,鼓励大家快点创作!

欣赏

3 人获得奖励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雀恰营销 » ugc用户,从短视频出发,浅谈UGC产品的商业价值及设计逻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赞助我一下吧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